一種高效抽濕機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改善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改善空氣潮濕度的抽濕機
。背景技術:
過于潮濕的空氣會對人體
、衣被、電器、機械設備等造成不同的危害,如長期生活在潮濕環(huán)境中的人容易得風濕病等,而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電器容易生銹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抽濕機
進一步地
進一步地,所述風扇設有兩處
進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底部設有排水口
進一步地,在機身的頂面還設有頂出風窗
潮濕空氣從正面的進風網(wǎng)板進入冷凝器,經(jīng)除濕后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設備背板(風扇側)及頂板上均開設有進氣口,有效提升進氣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整體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拆除外殼的正面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拆除外殼的側面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拆除外殼的背面結構圖
。圖中
,1為正面,2為側面,3為頂面,4為背面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5
,所述高效抽濕機,包括機身、操作面板、冷凝器12和散熱器13,冷凝器12和散熱器13安裝于機身內部,散熱器13位于冷凝器12之后,在機身的正面1設有進風網(wǎng)板6,進風網(wǎng)板6上布滿有進風孔,冷凝器12對準該進風網(wǎng)板6,在機身側面2還設有出網(wǎng)窗7,出風窗7朝向散熱器13;在散熱器13后方還設有風扇14,而在機身的背面4則設有散熱進風網(wǎng)8,散熱進風網(wǎng)8布滿有通風孔,風扇14對準該散熱進風網(wǎng)8;散熱進風網(wǎng)8通過風扇14及散熱器13與出風窗7形成空氣流通通道;在機身的底部設有水箱5,水箱5連接冷凝器12,用于接收冷凝得到的水。在機身的頂面3設有頂進風網(wǎng)板9
,頂進風網(wǎng)板9布滿有進風口,該頂進風網(wǎng)板9位于風扇14的前上方并與風扇14所處的空間相互連通,從頂部也可以進冷空氣,提高散熱效果。所述風扇14設有兩處
,采用上下對稱設置,且風扇14的送風方向對準散熱器13,散熱器13與機身兩側的出風窗7之間具有空氣流通間隙。所述水箱5的底部設有排水口11,排水口11設置有可手擰拆卸的蓋子(未圖示)
;機身的背面下部設有一開口,該開口對準所述排水口11。如長時間使用,則可通過排水口連接外設儲水容器以代替水箱,以免頻繁取出水箱倒水。在機身的頂面3還設有頂出風窗10
,頂出風窗10具有出風口,該出風口與散熱器13所處的空間連通。潮濕空氣從正面1的進風網(wǎng)板6進入冷凝器
,經(jīng)除濕后,較為干燥的空氣從冷凝器12的上下兩面輸送至散熱器13一側,然后從兩側的出風窗7排出。同時,后面的冷空氣從背面4的散熱進風網(wǎng)8和頂面3的頂進風網(wǎng)板9進入,經(jīng)風扇14吹到散熱器13,把散熱器13的熱量從兩側的出風窗7帶出,從而防止散熱器13過熱。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范圍內。咨詢熱線
133-5299-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