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除濕機救了它"/>
回南天偏逢愛車進水,我用除濕機救了它
暴雨天沒關車窗……
回南天
雖然家住一樓
但今年……出現(xiàn)意外了
起初還沒發(fā)現(xiàn)
,因為沒關的車窗是右后那個,其他車窗都是緊閉的,直到我開出去在紅綠燈的時候踩了一腳剎車……嘩啦的水聲竟有在激流中劃船一般的切身聽覺感受……我爸得知后的表情:
回來后一頓操作
,終于把可見的積水抽空了,可是腳墊下面還是吸了大量的水沒辦法擠出來,這車的密封性還真的不錯。實在弄不出來了,只能墊個干抹布在腳墊下吸水了
,每天都可以吸得全濕還能擠出不少水。問了各路修車師傅,都說沒辦法
,只能讓水自然揮發(fā)干。但在這個回南天的節(jié)氣里空氣濕度高達90%RH以上,自然揮發(fā)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但不能自然揮發(fā)掉,而且會“長蘑菇”,合適的溫度濕度還加上一點平時不小心掉落在車里的食物殘渣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妥妥的各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基+培育箱……不短時間弄干是不行的
,細菌繁殖飄在車里不止是到處長霉,還會導致呼吸道感染,到時候怕是整個內(nèi)飾都要清洗一遍了,簡單來說就是會導致車不能開了。我也在找到處找辦法
,如何搞定這一車的水……看到小區(qū)物業(yè)管家群發(fā)的回南天應對方式里面
,也就第五條和第六條應該適用車內(nèi)。想了一下
,生石灰也太危險了,家里有小孩不考慮,也怕造成其他損失。車里面放洗衣粉也不太合適,一袋放進去吸濕量有限,而且袋子萬一洞漏了……那車開起來怕是馬路上的泡泡器了。還就只有除濕機才能勝任了
(Ishima)D15除濕機使用評測
入手的是這臺(Ishima)D15除濕機
,主要考慮的體積和除濕能力,其次是穩(wěn)定性。價格合適,正好可以放進車里
,還是比較合適的。開箱
先來開個箱。
入手第一感覺是真的重
,毛重11.44kg,搬起來還非常吃力。機器凈重也有10.36kg
,感受到了純銅管線和壓縮機的分量,根據(jù)重量判斷,用料是比較扎實的。雖然體積不大
,但這個重量確實徒手移動起來有點費勁,需要雙手抬,產(chǎn)品雙邊的提手設計不錯,搬運還是比較方便的。白色外殼
,簡約百搭。尺寸是209mm×308mm×445mm,屬于比較小巧的款式
,入手前量了下車后排中座與儲物盒之間狹小空間的距離,照著距離卡著尺寸入手的,準備這個月都塞里面了,免得頻繁搬運,一會兒拿去車里試試。小體積的優(yōu)勢是可以塞進各種角落里
,這是算是日式的特色,因為日本城市人口密度十分高,大部分人基本只有一個20-40平米左右的小公寓,任何電器家具都需要在體積上精益求精,同時性能也要足夠好。功能很簡單
側面銘牌寫了參數(shù)
實際上除濕機的原理就是壓縮機制冷產(chǎn)生溫差從而讓空氣中的水分冷凝除濕
透過出風口格柵可以看到下面是個輪式結構的葉片
,比較常見的設計了,可以產(chǎn)生較高的風壓,空氣循環(huán)效果好。透過背面的網(wǎng)孔,可以看到金閃閃的紫銅冷排
,紫銅的傳導性能會比常見的鋁片要更好,但價格會稍貴一點。除濕性能好不好,大面積的冷排和壓縮機是關鍵,從開箱第一次抬起這臺機器時就能感受到這種分量,這密密麻麻的銅管也值回票價了。冷排下方有個出水口
,可以接上軟管直通排水管變成連排模式,省掉倒水步驟了,不過一般來說臥室里并沒有這樣的排水口,常用的還是水箱。水箱容量2.2L
使用評測
測試方面先來看看風速
風速表現(xiàn)
常規(guī)工作模式下風速4.3m/s,,風速還不錯
噪音水平
室內(nèi)環(huán)境噪音35dB左右
睡眠模式下的噪音直接降到了36dB,且顯示屏會息屏
除濕測試
這幾天的濕度確實
這幾天的濕度確實高
濕度計往車里一放……好家伙,最高98%
找了個排插從雜物間接電
接上除濕機
下面直接開機
用溫濕度計記錄了一下曲線
放入的時候濕度90%RH以上,19:20開機
22:00跑來倒了一次水
直接放了一晚上
水又快滿了……車里的水居然這么多……本以為只有一點了,除濕機一晚上可以搞定,結果連續(xù)工作了2天仍然可以抽不少到水
設置的目標濕度是50%RH
總結
經(jīng)過三天的“搶救”車內(nèi)腳墊下基本沒有多少水分了
車內(nèi)50%RH不到的濕度也不會有太大的細菌滋生問題
的這款除濕機立大功了
咨詢熱線
133-5299-3419